成都市建筑業協會  馬平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張典

四川蓉城律師事務所  王勁夫

 

摘要:加快發展綠色建造,推進建筑業綠色轉型發展是邁向“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在全面貫徹實施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瞄準“雙碳”目標,應強化頂層設計,不斷推進建造領域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和集約化水平,加速綠色建造產業化。發揮科技創新對綠色建造的支撐作用,加快節能減排、碳補償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增強政府、企業建造過程中的協同參與,共同推動我國建筑領域助力國家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一、踐行“綠色建造”理念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構成重大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提出了無碳未來的愿景,各國紛紛將“零碳”或“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9月22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建筑行業作為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的三大“耗能大戶”之一,通過綠色建造推進建筑業轉型發展,對于加快實現建筑領域“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國家連續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兩部文件,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其中要求“上下聯動制定地方達峰方案”。各省建筑碳排放受經濟發展階段、資源環境稟賦、所處氣候區等因素影響差異巨大,分省建筑達峰目標需要結合當地特點、堅持全國一盤棋。

我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也激發了巨大的建筑業需求,做為全球既有建筑量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建筑業總體碳排放約占全國總量的40%,是名副其實的碳排放大戶。據《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1)》統計,2019年全國建筑全過程能耗總量為22.33億噸標準煤。2019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97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49.97%。2005-2019年間,全國建筑全過程能耗由2005年的9.34億噸標準煤,上升到2019年的22.33億噸標準煤,擴大2.4倍,年均增長6.3%。2005-2019年間,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由2005年的22.34億噸二氧化碳,上升到2019年的49.97億噸二氧化碳,擴大2.24倍,年均增長5.92%。目前,中國總的碳排放大概是110 億噸二氧化碳,其中建筑領域的直接碳排放加上間接碳排放大概占到了22 億噸,占比約20%。如果再將建材領域的隱含碳排放考慮進去,那么總占比約達到42%。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建筑領域的碳排放對于落實中國政府承諾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能源消費端建筑領域降碳責任重大,同時建筑領域降耗、降排后也有助于能源供給側的碳中和實現。綠色建造作為建造過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其發展已成為必然。

二、“綠色建造”施行的現實困境

(一)“綠色建造”理念尚未全面普及

綠色建造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開端,但卻對整個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碳排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對設計人員、技術人員與施工人員的要求均比較高。設計人員首先要在設計時融入綠色設計的理念,獲得一個在現有自然環境下節能最優的建筑,而非僅是滿足現有各種規范要求的建筑。另一方面,設計師也要參與材料的節能升級中,而非僅是從現有材料中去選擇;技術人員要不斷研發環保、節能材料,減少材料生產過程中的綠色低碳;施工人員除了原有的施工知識和有限的環保要求外,還應該對能源知識與環保知識有更全面的了解,建立強有力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在施工過程中不斷提升環保工藝,而非只是盡快完成工作任務。

(二)“綠色建造”技術水平尚待有效提高

進行綠色施工不僅需要企業進行觀念、思想上的轉變,還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取得施工工藝、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對一個建筑工程來說,設計階段可能是投入時間最少,但影響最強的一個階段。對于碳排放也是如此,設計階段是整個過程的控制階段,非常重要;而后期運行階段則是花費最大、控制力最弱的階段;施工階段、建造階段介于這兩者之間。建筑施工具有土地附著性、材料加工性、設備依賴性、技術移植性等特點,相關行業的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建筑施工的技術水平。目前,我國建筑企業普遍存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施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的現象,難以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導致綠色施工成本上升,影響了綠色施工的推行。在綠色施工方面,還需要加強定量研究,完善相應的綠色施工工藝標準。同時,技術儲備不足也使綠色施工的推行受到影響。

(三)“綠色建造”缺少國家政策支持

綠色建造的過程需要使用環保性能較好的材料,但是這種材料的價格與普通材料相比較為昂貴,使用環保材料必然會增加投入。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或營利為目的的,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企業在滿足設計要求和使用條件的前提下必然會選擇價格便宜的普通材料而不會選擇環保材料。環保材料是進行綠色建造的關鍵,由于國家缺乏政策支持,環保材料的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我國環保材料使用率普遍不高,而部分使用環保材料的企業也無法從國家或地方獲取相應補助,這就造成環保材料的棄用,導致我國綠色建造推行困難,生態環境也因工程建設使用的常規材料而不斷惡化。

三、推動“綠色建造”的解決措施

(一)加強對“綠色建造”理念的科普宣傳

變革首先要從思想抓起。首先,若要在我國推動綠色建造,必須對綠色建造理念進行宣貫和培養,讓從業人員了解并樹立綠色建造意識,才能夠保證綠色建造在我國實行有群眾基礎。其次,國家或行業層面需要制定出臺相應行政法規和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對從業人員行為進行約束,從行為上和思想上讓從業人員自覺向綠色建造相關工作靠攏。第三,設計、施工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加強對現有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訂,從環境、質量和效益三個方面進行考慮,統籌協調三者關系,保證企業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第四,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綠色建造是涉及建筑行業上下游的一個完整、龐大的體系,而人的重要因素在其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綠色建造實施結果的好壞有很大影響,強化對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進行綠色建造管理培訓意義重大,有利于提高從業人員對綠色建造的認識,明確各個崗位承擔的責任,強化相關崗位業務能力水平,繼而促進整個綠色建造體系的健康推進。

(二)提高對“綠色建造”技術研發與應用水平

施工企業作為施工活動的主力軍和施行者,在推行綠色建造過程中必須有先進的綠色施工技術的支持,完善的管理體系,健全的法規制度。不僅要對傳統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創新,淘汰掉不合理施工技術,發展節能環保技術,且要研究自主開發的綠色施工技術,并且要保證技術的先進性。通過綠色策劃、綠色設計、綠色建材、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綠色交付的一體化綠色建造統籌,實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適應氣候變化等關鍵領域綠色效益最大化。其中,建筑材料是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在建筑全壽命期的碳排放中占比近半,綠色建造過程中做好選材和用材,通過減量化、資源化、可循環的方式,實現材料資源節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的綠色與低碳程度。例如,建材生產類企業可以通過有效的碳管理計算出單位(以噸、塊、件、體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強度,同時追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就可以思考在哪個環節進行升級改造,從而節約資源、降低碳排放和提高效能。如果整個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都更多使用低碳的材料,就會影響整個產業鏈,進而促進上游研發、生產更低碳的能源,更低碳的材料,形成良性的低碳生態系統。把“碳”計算清楚,流程梳理好,系統管理好,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控碳基礎。

(三)健全對“綠色建造”規范體系的建立

要最大限度健全綠色建造體系規范,制訂相應行業標準,指導并約束設計、施工等企業行為,為推行綠色建造提供良好平臺。綠色建造全過程需要政府部門、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多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其中施工單位是最主要的,但僅靠施工單位單方面實現環保施工是不理想也不現實的。政府部門、設計單位還要建立健全標準法律法規,提供標準指導、技術支持。同時需要取得項目業主的支持,有資金投入和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督,共同推動綠色建造活動順利進行。此外,綠色建造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政府部門建立獎懲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手段對綠色建造過程進行引導和監督。引導設計企業選用綠色設計,施工企業采用綠色施工措施,健全完善施工標準體系和責任體系,制定法律法規來加強實施環保施工的政策引導。在良好的環境中大力推進綠色建造。

、總結與展望

建筑業不是能源的生產者,而是能源的消費者。中國是全世界建筑建造規模最大、耗費的資源和材料最多的國家,建筑業作為國家節能減排任務中的重要產業,任重道遠。整個建筑業的發展如果能夠在綠色建造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會在碳排放上做出非常積極的努力和貢獻,也會極大地帶動各行各業共同行動。綠色建造是面向當前與未來的需求,對環境、社會與經濟采取平衡的技術方式,是建筑行業可持續努力的一種思考方式,推動綠色建造是推動建筑行業提質增效和產業升級的一種戰略發展方式,對“雙碳”目標實現具有積極意義。